快节奏生活,这些过度疲劳症状你有吗?

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学习,常常让人感到疲惫。偶尔的疲劳是正常的生理反应,但如果你长期感到疲惫不堪,即便经过休息也无法完全恢复精力,可能意味着你正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,甚至有可能罹患慢性疲劳综合症(CFS)


慢性疲劳综合症不仅仅是一种“累”的感觉,它是一种复杂的长期疾病,涉及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。CFS与心身耗竭综合症(Burnout Syndrome)和情感障碍症(Exhaustion Disorder)息息相关,持续的疲惫感无法通过休息完全消除,并伴随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。



过度疲劳的九大信号

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感到莫名的疲惫,且伴随以下几种症状,可能意味着你的身体已经进入了超负荷的状态。


1. 白天老犯困,睡不醒

尽管每天睡足了8小时,白天仍感觉昏昏欲睡,精神不振。甚至睡得再多也无法补充能量。这可能与皮质醇分泌紊乱褪黑素合成异常有关,长期的疲劳会打破你的生物钟,导致睡眠效率下降,形成恶性循环。


2. 记忆力下降,注意力难以集中

如果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,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,思考速度变慢。这种认知改变可能源于长期的压力使海马体(管理记忆的大脑区域)缩小,或是前额叶皮质(掌管注意力和思考的区域)受到抑制。


3. 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,能量低下

刚起床时很有精力,但只要稍微动动脑或干点活,就会感到精疲力竭。即使是过去让你充满热情的事,现在也提不起兴趣。与抑郁症不同的是,过度疲劳的核心情绪是“耗竭”,而非“绝望”。


4. 胃口变差,便秘或消化不良

可能时常感到胃部不适,出现胃酸、胃痛、便秘等症状。这些消化问题不仅仅是“胃病”,它可能是长期疲劳导致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。疲劳过度时,肠道菌群和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都会影响消化系统。


5. 肌肉酸痛,腰酸腿疼

过度疲劳会使身体的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,导致腰酸背痛、肌肉酸胀。虽然体检结果可能显示没有器质性病变,但这种疼痛感是真实存在的。慢性疲劳患者往往还伴有头痛、肩颈痛等不适。


6. 免疫力下降,容易感冒

可能发现自己最近频繁感冒,体质变得比以前差。这是因为疲劳过度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,尤其是上呼吸道,更容易感染病毒或细菌。睡眠效率的下降也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。


7. 社交兴趣减退,喜欢宅在家

不再愿意与人社交,甚至害怕手机响起,拒绝与朋友聚会。可能自己曾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,但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你都只想独自待着。这种社交兴趣的丧失,常常是过度疲劳的表现。


8. 情绪不稳定,易怒

过度疲劳会使人变得情绪化,原本脾气很好的人可能会变得易怒、暴躁。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,也可能让你火冒三丈。长期的压力会影响情绪的调节,导致情绪波动加剧。


9. 月经不规律

女性在长期疲劳状态下,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规律的现象。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会导致性激素的波动,影响月经周期,表现为生理期推迟、提前,或月经量异常。



如何应对过度疲劳

如果发现自己符合以上多个症状,首先不要惊慌。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身体已经进入了低电量模式,自己的精力或许被过度消耗。


1. 调整生活节奏

  • 保证充足睡眠:尝试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,避免熬夜。
  • 适量运动: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瑜伽,有助于缓解疲劳。
  • 饮食均衡: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帮助恢复体力。

2. 学会放松

  • 冥想和深呼吸:通过冥想或深呼吸,缓解紧张情绪,放松身心。
  • 减少压力源:适当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,学会拒绝不必要的任务。


3. 寻求专业帮助

如果你长期存在未能缓解的慢性疲劳,建议尽早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,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。慢性疲劳综合症并不是“懒惰”或“矫情”,它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。



结语

过度疲劳不仅仅是普通的疲惫,它可能是身体长期超负荷运作的信号。无论是身体上的疼痛,还是心理上的耗竭,它都在提醒你:是时候停下来休息了。调整生活节奏,重视自己的健康,才是应对疲劳的最佳方式。不要再对自己过于苛责,允许自己放松,给身体和心灵一个喘息的机会,“你已经做得很棒了,值得好好休息。”


参考资料:

[1] Lindsäter, E., Svärdman, F., Wallert, J., Ivanova, E., Söderholm, A., Fondberg, R., ... & Rück, C. (2022). Exhaustion disorder: scoping review of research on a recently introduced stress-related diagnosis. BJPsych open, 8(5), e159.

[2] Harrewijn, A., Vidal-Ribas, P., Clore-Gronenborn, K., Jackson, S. M., Pisano, S., Pine, D. S., & Stringaris, A. (2020). Associations between brain activity and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cortisol–a systematic review.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, 120, 104775.

[3] Nadon, L., De Beer, L. T., & Morin, A. J. (2022). Should burnout be conceptualized as a mental disorder?. Behavioral Sciences, 12(3), 82.

[4] Cohen, S. (2021). Psychosocial vulnerabilities to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us illness: implications for susceptibility to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(COVID-19).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, 16(1), 161-174.